宝龙街道:走好党建引领“一颗子”激活基层治理“整盘棋”

此文转载至 “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办事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Release date:2021-03-25

6666666666.png

  宝龙街道为群众化解矛盾获肯定。

9999.png

  “叶国安调解工作室”揭牌。

8381016.png

  疫情期间驻守“南大门”。

  宝龙街道守护居民“舌尖上的安全”。

  今年初,宝龙街道在疫情防控工作方面创新举措,出台全区首个高速检疫点操作指引,根据卡点查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值班领导、现场指挥、测量组、复检组、大巴组、后勤组、交通组等7种袖章,用红、蓝、橙三种颜色进行区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升了交通查验规范化安全化水平。“分色分区防控查验法”被龙岗区领导点赞,并随即要求在全区各防控卡点推广。

  这是宝龙街道在防疫战役中充实基层治理经验与智慧的生动缩影。

  自成立以来,宝龙街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行动,弘扬“奉献、创新、担当、进取、实干”的“宝龙精神”,干部队伍更具活力,执行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建宝龙”质量更高。在过去四年,宝龙街道把“深化党建引领”作为破解街道发展难题的第一要义,通过大力实施“强芯提质”工程,实施全市首个食品安全“安治链”共治项目,成立全市首支应急抢险义工队,建立全市首个覆盖街道全级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启用全区首个街道级党群服务中心等举措,为基层治理赋能,日益提升服务基层的意识和能力,成效显著。

  共治,走出全周期管理与服务的善治之路

  近年来,龙岗区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强化党建引领,落实“共建共治共享”原则,创新治理机制,强化科技支撑,不断丰富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和内涵,走出了全周期管理与服务的善治之路。宝龙街道作为其中一员,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基层治理,从群众需求出发,持续发力,化解各类矛盾,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2017年是宝龙街道社会建设打开新局面的一个重要节点。当年12月7日,宝龙街道社会创新中心揭牌成立,探索“政企社群”新模式,将社会创新中心与综治、网格中心、工青妇团干、党群服务中心、园区企业、社会组织(含志愿者团体)等实行资源合作互动,把街道社会创新中心打造成为区域最具人气活力的互动平台、资源平台和创新平台。同年,宝龙街道首创“货币补贴、围合管理”模式,完成12个老屋村综合整治,助力老屋村管理打开新局面。

  2018年,龙岗区委将这一年确定为“作风建设提升年”“东进战略攻坚年”,并着力打造区域特色党建,推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这一年,宝龙街道党工委聚焦基层党建“短板”和城市治理“痛点”,着力实施“强芯提质”工程,其中,“‘强芯提质’解新布物管难题”案例荣获南方日报最具群众口碑案例奖。宝龙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新布居民小组物业管理服务缺失,外来人口随意进出,车辆随意停放,村内的卫生、消防安全、治安等各种隐患频频凸显。2018年底,新布居民小组党支部主动牵头,通过驻挂工作组、社区党委、新布居民小组党支部三级上下联动的方式,多次深入居民群众,一次次进行引导和协商,用真情、真心、真诚赢得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最终通过票决引进物业。物业进驻以后,新布村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村里的治安亭有人员管理,外来车辆不能随意进出,路面标识清晰明显,街头巷尾干净整洁,居民在这里生活得越来越舒心。

  如何让群众在基层治理中更有参与感?治理理念的突破是关键。比如,从2019年8月以来,宝龙街道成立了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实施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精细打造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的“宝龙样本”,助力宝龙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区乃至全市前列。宝龙街道出租屋分类分级试点之一的同心社区丁甲岭居民新村某出租屋房东老傅感触颇深:“以前房东和租客的安全意识不强,现在推行出租屋分类分级、持续加强‘龙岗第一课’培训力度后,房东和租客都逐步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过去四年,宝龙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明举措、亮实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制胜优势,全面构建起多元共治的新型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创新,科学助力让基层治理更智慧

  自街道成立以来,如何让基层治理更智慧,成为摆在宝龙街道有关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宝龙街道是龙岗区的产业重镇,辖区内工厂众多、劳资纠纷时有发生。为此,街道基于“互联网+”思维,创建了“阳光调解”一站式快速调解平台,建立了线上线下立体申诉渠道,投诉者可通过终端系统24小时提交调解申请。该平台还提供专业、免费、可靠的法律援助和调解服务,方便劳动者维权,提高调解效率,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宝龙街道探索出“阳光调解”一站式快速调解平台这一全新的矛盾调解模式,成为矛盾纠纷的重要化解渠道,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街道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获评全国首批乡镇劳动争议调解示范单位,“阳光调解”模式获评龙岗区2018年度“十大法治事件”。

  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是传统调解组织形式的创新发展,是基层调解组织触角的有效延伸,对于提升人民调解工作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宝龙街道相继成立了“忠哥调解室”“叶国安调解工作室”等个人品牌工作室,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化解在基层,这是“枫桥经验”在宝龙落地开花的体现。其中,“忠哥调解室”荣获2018年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第十六届深圳关爱行动“十佳创意项目”奖。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宝龙街道将继续推广个人品牌调解室覆盖各社区、各园区,进一步完善“阳光调解”的“枫桥式”调解工作服务模式,努力把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处置在萌芽状态。此外,宝龙街道建立健全劳资隐患分类监管机制,创新打造“约谈茶室”,2020年调处劳资纠纷1200多宗。

  基层治理,科技助力。对于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宝龙街道在家访、电访和面谈的传统管理手段上,首创“钉钉签到+指纹打卡”软硬件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利用技术创新强化社区服刑人员定位和报到管理。此模式获全市推广,入选龙岗十大基层改革“创新榜样”项目。此外,宝龙街道社区矫正“云课堂”项目纳入《深圳市社区矫正工作创新集》。

  科技不仅提升了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效率,还实实在在增强了老百姓的安全感和获得感。2019年7月开始,宝龙街道实施全市首个食品安全“安治链”共治项目,创新借助区块链技术新理念,有针对性的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对所有参与食品安全共治的力量进行充分整合,每个食品安全参与者都在平台上一一对应,并且在监管链条的各个环节留下记录,实现智能化统计、实时化呈现,各环节信息实现高效共享与互通,并依托共治单元的参与,拓展食品安全监管链条。该项目实施以来助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给食品安全加上一把“放心锁”,获得南方日报“最具百姓获得感案例奖”。

  坚守,基层治理体系迅速转化为战疫效能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基层治理的一次实战检验。在疫情防控期间,宝龙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全局,汇聚起四面八方的战疫力量,构筑了社区防控的铜墙铁壁,织密了企业复工的安全防护网,谱写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新篇章。

  “我是党员,我先上!”寒潮来袭,风雨交加,宝龙街道值守人员依旧顶着寒风,坚守深圳“南大门”,这一幕幕疫情防控的场景如今仍深深留在众多干部职工的心里,成了激励大家干事创业的动力。在疫情防控初期,宝龙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将战斗堡垒建在关口,将鲜红党旗插在一线,以知重负重、克难攻坚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我是党员,必须站出来”成为共识。在党建引领下,宝龙街道交通卡口防疫举措不断创新:在龙岗区率先成立“巾帼先锋岗”,众多巾帼英雄挺身而出;出台全区首个高速检疫点操作指引,检测流程规范化,做到精准调度、科学防控;创新使用不同颜色袖标显著区分工作人员和工作区域,率先实现卡点职责分区明确化。1月25日到3月15日,从清晨到日暮,宝龙街道出动10633人次,在防疫高速卡点上值守了近50天,坚决守牢全区最大高速卡点“安全关”。

  疫情防控,是一场检验领导干部决策能力的大考。2月10日23时,宝龙街道龙东社区党委书记邱雪锋收到消息称,一名发热者几小时前曾到龙东社区大埔老屋村看望父母,还一起就餐。得知消息后,邱雪锋神经顿时紧绷了起来,思虑再三,他做出决定:对大埔老屋村严格实行人员进出管理。但当时社区留守人员寥寥可数,人员不够怎么办?在紧急时刻,社区党员干部招之能来,来之能战。凌晨3时,在龙东社区应急分队队长钟佰荣的带领下,队员们穿上防护服,搬上“铁马”前往大埔老屋村,当起了老屋村的“守夜人”。当天色渐渐亮了起来,社区工作人员耐心地给居民做解释工作:“我们希望大家暂时呆在家中,等我们确认好情况后再出门。”直到2月13日,确定了此名发热者是普通感冒发烧后,大埔老屋村正式恢复通行。龙东社区用55个小时小心翼翼的坚守确保了居民的安全。

  这是该街道在疫情防控中展现出反应及时、勇于担当、科学决策的良好能力素质的缩影。疫情防控期间,宝龙街道把7个社区划分为7个防疫网格,将防控力量向社区全面下沉,形成防控疫情的有效合力。为进一步充实社区力量,宝龙街道制定《关于疫情防控期间驻挂工作活动开展的实施指引》,63个驻挂工作组全面下沉社区、居民小组一线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当好抗击疫情“一线指挥员”。在高速撤点后,街道还迅速进行角色和阵地转换,每天抽调116名人员到社区一线支援疫情防控工作。此外,自“无疫小区”创建活动启动以来,宝龙街道党工委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带领7个社区党委迅速响应行动,动员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凝心聚力、群防群治,形成基层联防联控的合力。

  宝龙街道还将党建全面贯穿到复工复产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激活服务企业“红色细胞”,扎实提高复工复产成效。疫情防控初期,宝龙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统筹各方力量,在较短时间内自主研发出企业防疫情报系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企业提供全天候“保姆式”服务。随着复工加速,宝龙街道70名党员干部联合多个部门成立22个复工指导组,将工作进行分片包干,同时制作工矿企业疫情防控应急处理流程图和思维导图式指引,指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应急处理和宿舍及隔离区防疫工作,保证疫情期间的安全生产。这一系列服务创新和治理创新的举措助力宝龙街道跑出了复产复工“加速度”。

  宝龙街道通过“红色引擎”助力防疫复工取得双胜利,充分体现了平日里构建起的基层治理体系基础扎实,通过厚积薄发,迅速转化为战疫效能。

  ( 此文转载至 “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办事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Wechat
0755-85225225
TOP